2025 年 4 月 12 日

基督徒觀察

以天主教徒身份觀察澳門時事

俄烏衝突和美國在世界領導角色的改變

俄烏戰爭, 是早就在2014年時俄國就侵略了烏克蘭, 當時俄國沒提納粹份子, 也鮮有提到北約東擴. 若俄國入侵目的是為防烏克蘭加入北約和消滅該國的納粹份子, 那麼就應一早向烏克蘭提出要該國答應永遠不加入北約和嚴厲處罰納粹份子的要求,若烏克蘭答應就立即停火,並把所有原屬烏克蘭的土地, 包括克里米亞, 歸還給烏克蘭。提出後若得不到烏克蘭回應,外國政府和民間對烏克蘭飽受戰火蹂躪的同情會大幅減少。
冷戰之後. 美國在海外設立多軍事基地, 這些費用全都由美國來支付;美國也會在世界各地派軍隊處理事務, 目的是推動自由和民主在穩定地區安全. 這個時期世界基本上是和平的, 世界大部份國與國之間往來暢通無阻, 商旅發達, 得到這樣的成就實屬不易, 所以美國能夠當上世界領導者的地位, 當之無愧, 也應得到世人的尊重和感恩. 而且在全球人民監督下, 找不到很多或很過份美國搶奪資源的例證,
美國在世界的領導地位在冷戰後普遍上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支持。但是在第二次伊拉克戰爭之後, 由於在舉證戰爭時為受到懷疑,而美國沒有仍出力的回應, 令美國的盟國和其他國家對美國的世界領導產生懷疑. 奧巴馬主政下, 強化了與其他國家的協商, 開始時世界各國對美國的形象是有所改善, 但同時中國也崛起了, 為了增加相應的國際間的影響力, 除了向全球宣傳自己的好處外( 即是說好中國故事), 也會重點宣傳對手 – 美國全球領導 – 的新傷舊患, 結果美國全球領導再度被質疑.
面對這樣的質疑, 美國共和黨的選擇是採取保守主義,主張美國優先,不想再理會美國以外的事情。而特朗普做法是最震盪的震盪療法. 他雖然不會完全放棄美國的對外事務, 但若要美國介入他國事務, 被協助國家要向美國提供實際回報, 即是美國的介入不會再行以前的免費午餐, 而是行付費會員制. 至於民主黨, 做法溫和, 主張與他國協商, 但也看到他們也不想為美國在世界的領導地位受到質疑而辯護. 在拜登主政下, 也出現阿富汗撤兵事件. 可見民主黨也不想美國太過介入他國的管治, 推動全球民主. 與共和黨保守主義不同, 他們會注重對外宣傳一些價值, 不過卻不是再有熱心宣傳民主和自由, 而是在全球宣傳變性人, LGBTQ+, DEI的議題上.
簡言以,面對美國全球領導的質疑, 美國兩大黨都不想與之據理力爭. 不少國家雖然在美國全球領導下得到好處, 但由於美國兩大黨和美國國內都不想為美國全球領導抗辯和維護, 那麼作為非美國人的其他國家的政府和人民, 更不知怎樣與之抗辯, 所以他們心中支持美國全球領導, 但也只能眼巴巴的看著美國舊有全球領導的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