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 月 12 日

基督徒觀察

以天主教徒身份觀察澳門時事

兔年談兔的教育革新

兔的成語最為大家熟悉的是「守株待兔」及「動若脫兔」。「守株待兔」就是「吃老本」。澳門不少學校當學生人數穩定後,就開始吃老本。記得去拜訪過一所教會學校校長,校長很趾高氣揚地展示身後的書櫃,把整學年的檔案拿出來攤在辦公桌上,按月介紹要辦的事。突發奇想,那位校長的書櫃其實是中藥店的百子櫃,萬變不離其中。可是,世界不斷在變,近年流行一句潮語說,「計劃趕不上變化」。以「守株待兔」的心態辦教育,只會教出「守株待兔」的學生,他們有何德何能去應付明天的變化呢?難怪有嘲笑學校的名言說:「學校總是把昨天的知識教給今天的學生,但就要求他們用來應對明天的挑戰。」
說到「動若脫兔」這句成語出自《孫子兵法》。原文是「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不及拒。」意思是不動的時候要像大姑娘深藏閨中,動起來像脫網的兔子那麼快。如果牽強地說靜若處子是類近「守株待兔」的吃老本,那麼,「動若脫兔」就是不甘被很多的教育傳統,學校僵化制度,政府的法規等框住,尤如兔被網卡住一樣,必須要懂得破舊立新,擺脫種種不合時宜的枷鎖。例如有只收女生的教會學校,都開始從幼稚園招男生,這為兩性健康發展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舉措。
兔年,期盼仍在「守株待兔」的學校,果敢動起來,迎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