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對校園欺凌麻木無感
巴黎奧運百米男飛人利里斯(Noah Lyles)在100米賽事奪下金牌,繼而在200米賽事,以19秒70的成績奪銅,賽後利里斯倒地狀甚痛苦,並需坐輪椅離場。不過,身體的痛遠遠比不上童年的傷痛。原來,利里斯童年非常坎坷,屢受哮喘困擾,更因患有過度活躍症及閲讀障礙而飽受同學欺凌,然後,就患上抑鬱症和焦慮症。儘管遭遇挫折,他還是登上了田徑運動的頂峰,獲得世界上跑得最快的稱號。賽後他不忘以「世界第一飛人」身份勉勵弱勢兒童和年輕人:「這一切都不能妨礙你。我得,你點解唔得!」
利里斯說得沒錯,「這一切都不能妨礙你。我得,你點解唔得!」可是,
利里斯得不等於所有人都應該得。不是每一個人都如利里斯那麼堅強有韌力。不得不承認在成長路上,我們身邊總有很多被校園欺凌的弱者需要我們伸出援手。
早前,一所女校一名初一女生疑因不堪同學欺凌,竟放棄生命,在家跳樓自殺。近年,全球青少年自殺率異常驚人。不斷的驚人消息會慢慢使人習以為常,甚至麻木無感。我們的父母,總以自家孩子的安全至上,儘可能教導孩子別管閒事。我們的學校教育過度重視學業而輕視關懷,所以,每每有輕生事件發生,就好像死了一隻貓一樣,難過一會,又回復日常。
今天,別忘了德國牧師馬丁.尼莫拉於二戰後的1946年,以德文寫成的一篇懺悔詩:「當他們抓社會民主黨員的時候,我沉默,因為我不是社會民主黨員。當他們抓工會成員的時候,我沉默,因為我不是工會成員。當他們抓猶太人的時候,我沉默,因為我不是猶太人。最後當他們來抓我時,再也沒有人站起來為我說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