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條件讓ChatGPT成為學校教育的生成工具
去年十一月,ChatGPT面世,短短幾個月,已經升級版到ChatGPT-4,舉凡作文、寫論文、繪圖、解讀圖片及分類、繪畫、寫詩,甚至模仿名人的風格演說及寫小說,甚至能寫完美的電腦程式等等,都可以在瞬間完成。
一開始,ChatGPT被視為教育的洪水猛獸,尤如當年蒸汽機革命一樣。可是,蒸汽機只淘汰了低級的勞動力,卻提升了人的整體工作能力。今天,
ChatGPT看似對學校教育帶來史無前例的衝擊,說真,如同當年蒸汽機革命一樣,它亦是一個工具,卻很快會淘汰傳統的填鴨式教育,背誦默寫的傳統考核方式亦於不久的將來被消滅。
過去,莘莘學子要背誦標準答案,這些基本的能力還會保留一部份,傳統的標準回答只會佔測驗考試的極小部份,而不久會成為主流的是AI的生成考試,即是說要掌握對現有的知識進行整理、分析、綜合、批判等高層次的學習能力。
如果用 ChatGPT查閱Natthiko這個字,是泰國文字,指「在智慧生活中成長的人」的意思。過去以誰能裝滿最多的硬知識誰就是教育大贏家。這個時代即將過去,未來,誰能夠把知識內化及活化的人才堪稱學有所成,才會被視為教育的贏家。
為了達成如此的教育使命,歐美先進諸國已經慢慢放棄師生上下或對立的關係,已開始從學校行政、教師備課、出題、評核、與學生一起享受教育的樂趣。澳門,這個與別不同的城市,何時才趕上浩浩蕩蕩的教育新潮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