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 月 12 日

基督徒觀察

以天主教徒身份觀察澳門時事

周處除三害

電影導演把「周處除三害」故事新編拍成電影,竟然有不錯的成績和票房。對於這部“大尺度”、“暴力血腥”的電影,當然屬於兒童不宜,絕不鼓勵學生觀看。但電影帶出來的訊息,也可以供教育工作者反思。
故事主人翁“桂林仔”,原來打算主動自首,換取改過自新的機會。可是自首期間,卻發現只是名列通緝犯的第三位,不甘於排名落後於人的他,於是發憤圖強,誓要剷除首二位名垂千古。這種爭名好勝之心,放諸教育界,容易產生為求成為名校,不惜任何代價(包括學生利益)的禍端,是為一害。
至於二號通緝犯“香港仔”,外表惡形惡相,欺壓弱女任意施為,兼且有一班助紂為虐的手下。施虐者雖然最終惡報收場,但慘受其害的人恐怕終生留有烙印。現今校園最令人擔心的就是“校園欺凌”事件層出不窮,犯事者有來自朋輩甚或其他人。假如校園欺凌不止,莘莘學子的健康成長便無法保障,是為二害。
最後是通緝之首的“牛頭”,竟能一個華麗轉身成為“尊者”,創立的“新心靈舍”名為救世,實則欺世盜名謀財害命。這等“偽君子”、“假道學”如果混跡於教育界,則教育這崇高職業,或許會淪為“產業”或“企業”。假若學生成為學店的收入來源,學生只不過是“名師”賺取名利的工具,則社會的未來將會是大不幸,是為三害。
但願教育界三害全無,用不著周處操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