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 月 14 日

基督徒觀察

以天主教徒身份觀察澳門時事

哭泣的玫瑰

一條長逾三分鐘的短片,道盡香港津貼學校玫瑰崗中學學生,特別是該校少數族裔學生的心聲。「致特首李家超先生的信」短片中,最後「Please help us」的叫換終於得到特首的回應,可惜仍舊是無補於事。
香港近年適齡學生人數銳減,責任不應由學生承擔,一間現時中一仍可以設有三班的玫瑰崗中學,情況並非最惡劣。如果以前景欠佳為由「賣盤 」給另一間私立學校經營,就算得到補貼延續修會工作又如何?鹽失去了味,便什麼都不是。
香港的天主教教育,強調五大核心價值:真理、義德、愛德、生命、家庭。辦學,就是要把這些核心價值傳授給青少年,為他們日後立身處世作準備。所以,每所天主教學校都應以此作為學校的願景與使命,而不是把辦學作為一門生意。
李家超先生在回應學生的公開信時表示,停辦學校出於辦學團體自身意願,不是教育局的意願,校舍是辦學團體私人土地,非政府用地,故只能指示教育局要好好處理。
「凱撒的歸凱撒,天主的歸天主。」雖然按照天主教法典,對宗座立案的男修會成員及其會院,教區主教僅能對法律指定的事項視察。但是法典亦指出,主教因有維護全教會統一的責任,故應推行普世教會的共同紀律,並應督促遵守教會的一切法律。因為,凡以教育為其使命的修會,應忠信持守其使命。法典提出,若教區內無法提供含有基督精神教育的學校,教區主教應設法使之成立。反過來說,如有基督精神教育的學校,有可能蛻變為沒有基督精神的學校,教區主教是不是亦應該設法使之保存?
教宗方濟各多次強調,天主教會應該站在貧窮者、受壓迫者與弱勢社群的一邊。玫瑰崗中學學生自發製作的短片雖然已被下架,但哭泣的玫瑰的聲音,相信已傳達到每一個有良知的人的心中,以及高天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