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官首要任務是選出五位賢能的司長
岑官專業是法律,且躲在終審法院這個象牙塔二十五年,堪稱與世隔絕,一旦還俗後,從他面對傳媒及公眾的猶豫,觸類旁通的通識能力極其有限,都令市民憂心岑官是否善任行政長官之職。
從歷史脈絡來看,沒有一個領導人需要全知全能,甚至是平庸的人當起領導亦不必很掛心,重要的是岑官是否有知人善任的智慧與果敢。《禮記.禮運》有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其中,與跟舉是同樣意思,選賢與能亦作選賢舉能,即選舉賢能之人。在現代漢語中, 賢能一詞通常連用,但在中國古代社會,賢是賢,能是能,兩者不可混淆。例如,《周禮.天官.大宰》有說:「三曰進賢,四曰使能。」那麼,何謂賢?何謂能?賢與能又有哪些關係呢?鄭玄注解《周禮》曰:「賢,有德行者。能,多才藝者。」可見賢與能之分,即德與才之別。
司馬光曾在《資治通鑒》中論德與才的關係非常精妙,根據德才將人分為四類: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這四類人中,最當引起注意的是才能勝過德行的「宦官小人」。無疑,博學多才固然重要,但若沒有德行為根基,就可能有知識越多、能力越強,危害反而越大的現象。因此,岑官在選任五位司長時,切記德先行,才殿後;更要記取歷任司長的才德的政績,以免再次出現或庸才當道,或是貪官禍害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