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寵與使命—聽古倫神父與博多一席話
二○一六年,聖公會邀請古倫神父( Anselm Grün )來澳門作專題演講,題目是「沙漠教父如何教現代人走出情緒的苦路──
《轉化負能量,成為生命助力》與《讓助人專業者成為別人的祝福》」,已被「休刊」的澳門觀察報做了完整的演講實錄。四月十六日古倫神父及德國著名企業家博多.楊森(Bodo Janssen)在台北耕莘文教院的精彩演講,充份體現教宗方濟各在剛發表的第六十屆聖召日文告中,說到聖召既是恩寵也是使命。天主給予古倫神父額外的恩寵,也要他承擔更多傳承僕人領導的使命。
天主的恩寵就是給予人內在的韌性
古倫神父慨嘆這個時代很多人表面上很堅強及健康,但其實人生非常脆弱及不完整,我們更需要更多來自天主的恩寵,這恩寵就是內在韌性力量。作為基督徒,祈禱獲得恩寵,恩寵讓我們充滿內在韌性力量,這股韌性力量又會激發無窮無盡的創意心靈活動。事實上,有許多困難是不容易解決,甚至一直伴隨我們終老。所以,在祈禱中,天主啟導我們明白困難的意義與價值,面對困難的勇氣與解決的方法就會源源不絕。
古倫神父說支撐我們生活必須依賴三大恩寵及起衍生的價值,其中包括:
1.體驗價值:生活本來就充滿價值,如人倫交往的可貴,又或是大自然的美,都能給予我們價值及力量。2.創造性價值:透過自己的心思或手作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作品,那怕只是一塊手工香皂。3.態度價值:面對命運亦是生活,命運會奪走我們很多東西,卻奪不走我們的自由,還有賴以衍生的自由選擇。
古倫神父說,只有心懷信望愛三德,我們才能在生活中的風暴中建構出內在的韌性,韌性才能把當下的傷口變成珍珠,又激發創意去應付挑戰。最後,古倫神父勉勵我們要師法耶穌,耶穌的權柄不是來權力,而是來在內在韌性力量。
博多.楊森的新生命竟然是源自被綁架的種種省察
博多.楊森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德國富二代,是個花天酒地的浪蕩公子哥兒,不僅夜夜笙歌還耽溺毒品,甚至被綁架。獲釋後不久,父親突然離世,不得不接手原本不想碰觸的家族旅館經營事務。
博多接管父親的事業,自然用威權方式管理,尚好,博多知道必須請教高人,才能讓家族生意不致敗在自己手上,而且還希望能青出於藍勝於藍。於是,他找上了古倫神父,意外地,他不僅僅學會如何做生意,還能學會在被綁架的經歷發揮積極的內在韌性威力。
二○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