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蓋青少年自殺數據只會讓情勢更惡化
多年以來,在澳門這個彈丸小地,自殺就是一個很讓官方蹩腳的議題,其中最明顯的證據有兩點,一是皆以屍體發現案了事,二是從不公開相關原由。表面應對傳媒的理由更荒謬,如果讓事態清楚報導,恐怕會產生倣效作用。從來,在最古老的傳播學,到最新的數字媒體學,都找不到政府所說的理由,亦即是說,掩蓋自殺數據只是為了方便省時的不作為行動。
為關注學生身心健康及自殺問題,特區政府自2021年年初成立由多個公共部門、團體、機構及教育界組成的「以愛同行——關注青少年精神與身心健康工作小組」,但近年政府對本地青少年自殺防治工作成效依然存疑。雖然如此,政府還是堅持這樣的措施符合澳門當前的實際狀況需要。
由保安司早前公佈的數據顯示,去年(2024)前三季5至14歲自殺死亡個案有2宗,佔比約2.2%。換言之,去年至少有3宗未成年人自殺死亡,佔比或升到至少3.3%。過去十年間,該年齡分組佔比甚少超過1.5%,2024年數字為近十年最高。足見以屍體發現案及掩蓋自殺數據絲毫無助於遏止青少年自殺的劣勢。
未成年人自殺率上升,值得社會關注,更值得學校教育經營者好好反思。近年,澳門出生率持續嚴重下滑,私立學校之間的惡性競爭越演越烈,尤其那些地小學生少的學校,學生人數更跌至100人樓下。
現實是不管是學生人數眾多的名校,還是瀕臨滅校的小校,都全力以赴只教書不教人,以增加學生的課業壓力為本業,試圖拉高學生的學業成績,一方面是爭面子,另一方面爭吸引學生就讀。可是,青少年在成長的過程中,最需要的是陪伴與愛護,而不是無止盡的功課與考試。
美國前總統列根曾經說:「政府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政府本身才是問題所在」。同樣,「學校並不是解決學生自殺問題的方法,學校本身才是學生自殺問題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