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 月 10 日

基督徒觀察

以天主教徒身份觀察澳門時事

敘利亞變天,以後呢?

至2011年開始持續十一年的敘利亞內戰,似乎戲劇性的結束了:在似乎毫無先兆的情況下,敘利亞的反政府武裝十二天內從南北兩個方向夾擊,最終在上星期日(12月8日)攻下了首都大馬士革。總統巴沙爾乘坐專機到盟國俄羅斯尋求政治庇護。
當前局勢,可以說是地區和全球格局變化的延伸:統治了敘利亞超過五十年的阿薩德家族,一直都是蘇聯(和現在俄羅斯)的盟友,後者在敘利亞設有在地中海唯一的海軍和空軍基地,又為敘利亞政府提供大批武器。另一方面,伊斯蘭世界少數什葉派的「大阿哥」伊朗,在1979年伊斯蘭革命後,扭轉了巴列維王朝時期的親美政策,走上反西方的道路。阿薩德家族雖然是阿拉伯人,但信仰的阿拉維派卻是什葉派一個分支,與沙特阿拉伯、埃及和土耳其等遜尼派國家不同,自然也與伊朗結成了同盟,同時成為了伊朗向黎巴嫩什葉派武裝組織「真主黨」運輸物資的中轉站。
不過過去兩年來,俄羅斯在烏克蘭戰場上,要在七十二小時內攻陷基輔,到如今反而陷入膠着狀態。從去年持續至今的以哈衝突,到以色列與真主黨之間的衝突,在以色列強硬派總理內塔尼亞胡接連打擊下,哈馬斯和真主黨喪失了作戰能力。支持敘利亞政府的兩支勢力都無法支援盟友,加上長期遭受制裁、戰爭破壞、人才外流,當地經濟也出現崩潰。一旦發動攻勢,一路上摧枯拉朽是可以預期的,只是政府軍倒下的速度比預期中快很多。
如今由沙姆解放組織領軍的反政府武裝已經控制了大馬士革,並且發出安民告示。只是這個受土耳其支持的組織,過去曾經是蓋達組織在敘利亞的分支,背景並不乾淨。雖然組織的頭面人物聲言要組織具包容性的政府,但作為一個擁有相當數量的基督徒群體、宗教信仰多元的國家,組織能否信守承諾,保障他們的生命安全和信仰自由,是需要大家密切關注的地方。這也將會是敘利亞能否成功重建,或者再次爆發難民危機的試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