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 月 12 日

基督徒觀察

以天主教徒身份觀察澳門時事

教育是怎樣變得危險起來的──評玫瑰崗學校事件

陳日君樞機擔任香港教區主教時,曾就香港政府意圖修改校董會章則,影響天主教辦學,發出強烈的警告,如果政府要讓辦學團體失去在校董會的主導權時,教區會考慮停辦屬下的學校。與此同時,陳樞機亦發出內部警告,如果天主教學的招牌被遮掩後,竟和其他學校沒有分別,即是自說自毀天主教辦學的使命。
從陳樞機發出的警世言論,告訴我們,當辦學團體失去主導地位,又或是自我摧毀時,教育就會變得危險起來的。換成另一個角度來說,當一所教會學校變成一個隨時可以轉讓的公司時,學校的師生顯然會變成可以轉售的商品。我們在那一所超市都可以買到公仔麵,但是,人不是貨暢其流的商品,學校亦不是改一個招牌就可以繼續「營業」。
香港老牌天主教學校玫瑰崗學校辦學團體道明會九月十五日宣佈:小學和幼稚園將於明年與道爾頓機構合併;津貼中學則於明年停止招收中一新生,兩年後完全停辦,屆時尚未畢業的初中生將要轉讀其他學校。津貼中學停辦後,看來是由道爾頓接手經營私立的國際學校。
一夜之間,玫瑰崗學校就像一家商店,道明會說易手就易手,家長學生無任何發言權,只可以選擇被賣豬仔,又或是轉校。更荒謬的是,辦學團體退出,理應於事前與教區商議,又或是把學校交給教區續辦。可是,現實就是一宗徹頭徹尾的「黑箱作業」。根據報道,直至宣布前夕,家長教師會不知情,連校長、眾多校董都不知情!宣布兩日之後,中學部校長和家長教師會更分別發表聲明(校長聲明很快便被消失了),駁斥辦學團體的停辦中學理據。即是說,一向被社會忽視的教育及學校民主化再次顯現其在易手時的重要價值。
幼小學生、老師及家長變成「人球」,雖然道爾頓亦是名校,但既不是天主教,亦沒有清楚說明會否延續既有的辦學精神。當下,小幼學生,尤其是特殊學生是否會在新的精英貴族學校下會被淘汰,而清貧學生又怎能支付昂貴的學費呢?中學部盛傳有另一所天主教學校接手,即位於港島南區薄扶林的余振強紀念第二中學。
別讓教育變得危險起來,亦別讓教會辦學留下一個為人詬病的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