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 月 12 日

基督徒觀察

以天主教徒身份觀察澳門時事

淺探少子化問題

全球生活條件較好的國家都會面對少子化問題,相反,生活條件較差的國家生育率是比較高的。為何生活條件較差的國家, 出生率卻會遠高於發達國家?
對於生活條件較差國家的家庭,他們受傳統影響視生育子女是一種責任,對出生後的子女採用天生天養的態度, 比較忽略生育後撫養子女的計劃,雖然這種缺乏對子女日後成長的計劃看來是不好的,但卻可以大大減少了他們生育子女的恐懼,因此他們會比發達國家的家庭多生育。 而生活條件較好國家的家庭, 普遍不認為誕生子女是一種責任, 卻重視子女的養育, 這種養育包括了金錢, 物質, 時間和感情上對子女的投放。他們預計養育責任巨大,因而打消了生下子女的決定, 或減少養育子女的數量。
歐美國家擁有較完善的福利制度, 工作環境也不錯, 但卻受自由主義的主導,對生育的問題上有多方面的影響; 包括同性戀, 著重個人主義而視養育子女為一個選項。雖然有歐美國家, 如匈牙利。 為有意生育子女的家庭推出優惠政策, 如提高懷孕婦女的產假和工作待遇,增加家庭津貼等。 這些政策雖然得到一些成果, 但效果並不顯著。
在亞洲,日本和韓國也面臨少子化的問題,嚴重程度與歐美國家相近; 這些國家雖然擁有鼓勵生育的傳統文化,對自由主義的接受程度也低於歐美,但在工作環境和住屋問題卻比歐美國家嚴酷,令新婚家庭沒有多餘的精力,時間和信心計劃養育子女,因此與歐美國家一樣也出現類似嚴重的少子化問題。中國有和日韓相近的嚴酷工作環境,雖然對自由主義的接受程度更低於日韓,但由於福利政策的不完善,所以也出現少子化的問題。
父母視子女為自己生命的延續, 若他們對自己的未來感到希望, 就會更願意生育子女。反之,若認為自己的人生充滿暗淡,就不願意生育。
天主教教會的訓導是鼓勵生育,因此生育本身就是教徒的目的和責任。雖然養育子女是有充滿難度的。而對未來盼望就是信望愛中的希望,能夠給予他們不懼困難多生育的力量。而且子女的到來,會為家庭注入很多愛意和歡樂。
在世俗層面上看,少子化會引發經濟上的問題,如勞工短缺和經濟規模的萎縮,歐美國家主張民族共融,所以可以輕易地透過移民來緩解這個問題。雖然中日韓都會接受外來移民,但由於都是比較保守的民族國家,不易接受外來人員 – 特別是不同膚色和血統的人 – 成為本國國民,所以在緩解少子化問題的難度上大於歐美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