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 月 12 日

基督徒觀察

以天主教徒身份觀察澳門時事

照顧小班學生是教育應有之義

為何特殊教育範圍裡的學生越來越多呢?有人說是現代醫學昌明,早在嬰幼兒在基礎保健中就被檢查發現,而醫學理論均假設早療早有成效;亦有人說現代教育越來越以人為本,認為每一個小孩都有獨特的需要,亦應該滿足他們的需要;當然,亦有人說現代氣候、父母的情緒與際遇,都影響胎兒發育,才導致越來越多有特殊困難的孩子來到這個世界。
早前,有本地教會學校負責人參訪中葡職業技術學校,吸取該校多年照顧小班生的經驗,將會在教會學校開設小班教育,又或是擴大融合生的比例。作為奉行耶穌教育理念的學校,照顧最小弟兄是應有之義。
特殊學生從自閉症、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讀寫障礙等,其特殊光譜非常廣闊。目前,世界趨勢均以「融合教育」為主流,此舉並非讓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並列,假裝制造普通生與特殊生的平等,而是讓特殊教育納入普通教育中成為其中一環,特殊教育不該是獨立的教育體系,不是自給自足的單獨教育,而是在普通教育中提供必須的支援與資源系統,唯有如此特教與普教間才不再有隔閡,才能達到融合的真正精神。
政府、公立學校、個別基督教學校一直是近年特殊教育的領軍,目前,天主教會加入這個行列,實在是意義重大,讓教會學校的經營績效考核中又多了一項以人本的重要指標。當然,投入更多的社會資源是支撐融合教育有效發展的必然手段,最重要的還是所有教育持份者一起響應,同心、同德及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