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世界
9月5日在日本埼玉進行的2026年世界杯亞洲區18強預選賽,中國隊以0:7大敗於日本隊,賽果令球迷大跌眼鏡之餘,亦引發對中國足球的熱烈討論。
如果以足球的發展史來說,我國類似足球的運動,有著悠久的歷史。這類運動,古稱蹴鞠(又名蹋鞠),在《戰國策》、《史記‧蘇秦列傳》中均有記載。高俅先生出眾的球技,更記錄在南宋王明清的《揮塵後錄》內。可以是,中國傳統上是一個足球大國,只不過到了明清之際,因被政府禁制而趨於沒落。
清朝覆滅後,中國足球又再煥發輝煌,先後參加了1936年和1948年的奧運會,更創下9次贏得遠東運動會足球比賽冠軍的佳績。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與香港亦曾勝出默廸卡盃足球賽的錦標,李惠堂、姚卓然等名將至今仍令人回味。改革開放後,中國足球隊在1982年的世界杯外圍賽附加賽,以1:2僅負於新西蘭無緣決賽周,然而到了1987年,在東京國立競技體育場,由高豐文教練率領的中國隊,憑藉柳海光、唐堯東的入球,以2:0擊敗日本隊,晉級奧運會決賽周。1998年,在區楚良、江津、范志毅、孫繼海、宿茂臻、黎兵等球員的拼搏下,再一次在東京國立競技體育場,以2:0戰勝了日本隊。所以說,中國人不懂踢足球,是根本說不過去的。
面對現實,今次中國國家男子足球隊的慘敗,差距在於這20多年來,中日兩國在足球發展上各自走上了不同的路。近年來,日本職業足球的成熟發展,各梯隊的人才培育,管理制度的完善,都是帶領日本足球步向成功的因素。相反,中國足球隊自容志行、范志毅、孫繼海之後,大牌球星不絕,黑哨的醜聞亦不絕。恆大足球的興起到衰亡,中國足協多名高層被判受賄服刑,體制的混亂與不堪,見證了中國男足一蹶不振的結果。
知恥近乎勇,足球比賽是一場一場計算的,假如能夠藉著這次慘敗痛定思痛,徹底根治國內足球圈的沉痾宿疾,以後的發展還是有可為的,再次立足於世界杯的舞台,不是沒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