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 月 12 日

基督徒觀察

以天主教徒身份觀察澳門時事

聽陸達誠神父兩夕哲學話

聖若瑟大學舉行《祈禱年公開課系列》講座,十月二十八日及二十九日兩天晚上,邀請了台灣來的耶穌會陸達誠神父來講兩場天主教哲學課。陸神父是研究存在主義哲學的專家,尤其對有天主教哲學觀點的存在哲學家甚有研究心得。
第一晚陸神父就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馬賽爾(Gabriel Marcel),非常關注「存在」(to be)和「擁有」(to have)的區別。他認為,當人們以「擁有」的方式看待自己和他人時,會將彼此物化,導致疏離。而當人們採取「存在」的態度,則會彼此同在,達到一種深層次的連結。馬賽爾強調「忠誠」和「愛」的意義,認為這些是真正打破孤立、促進自我實現的方式。他的哲學受基督教信仰影響,將「信仰」視為人與神之間的根本關係。馬賽爾主張透過愛與關懷來達到真實的存在,並在他人身上發現神聖的痕跡。陸神父認為馬賽爾的哲學觀點足以代表當代西方的哲學思潮,認為我們可以在研讀其著作時,更能整合天主教信仰與現代社會的核心價值。
第二天晚上陸神父主講同樣是二十世紀偉大的法國神哲學家,耶穌會德日進神父(Pierre Teilhard de Chardin)。德日進神父是神學家兼古生物學家,試圖將有神進化論與天主教神學結合。他認為人類的進化不僅僅是生物學上的過程,更是向著神聖的「奧米伽點」(Omega Point)前進的過程,這是一種精神上的融合點,代表人類和整個宇宙的終極完成。他相信,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人類不斷朝著更高的意識和靈性發展,而這最終將引領我們與神合一。德日進神父的「宇宙基督論」將基督視為宇宙的中心,進化的終極目標是將所有被造物匯聚到這一神聖的中心。對他而言,進化不僅是科學現象,亦是神學意涵深刻的過程。有一次,德神父迷在沙漠上,天氣酷熱難耐。沒想到,德神父卻以天地宇宙為祭台,火紅太陽為聖體,在風沙中開了一場天地合一的彌撒。
總的來說,馬賽爾和德日進都強調人類靈性發展的重要性。馬賽爾專注於個人存在的真實性和人際關係的深度,而德日進則更關注人類進化的集體性,並將之視為通往神聖的旅程。也許,為一般沒有接觸西方哲學,尤其是法國存在主義哲學的朋友聽起來有點艱澀,但是,當我們從一個不斷用「擁有」來證明自己的「存在」的物化社會出走,樂意好好省察就知道,天主教哲學是反其道而行,認為唯有不斷追求「存在」的意義,就知道「擁有」其實並不重要。耶穌請富貴少年放棄一切跟隨祂,對方卻面露色難,知難而退,就知道生命的價值在於「存在」而不是「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