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特首任內五位司長的功過得失
還不到一個月,現任賀特首及其領導班子,即一眾司長及主要官員就要退場,新任特首岑浩輝即將上任,而新任司長的名單亦已於11月30日公佈。無論如何,對於幾位現任司長的表現,都要花點時間盤點,聊作下一任主要官員的行事參照。
一、社會文化司:歐陽瑜司長上任前的主要政績在身份證明局任副局長時,將高效電子政務建構起來,成為所有局級中最受市民稱許的部門。電子計算機專業出身,並不代表能在社會、文化、教育、衛生等範疇就管得好。也許,歐陽司長在任期間,要致力應對COVID-19疫情,所以,社會對其在疫情管理和公共健康方面的工作有較高評價。但在疫情過後,政府的賭收及各項稅收大幅下降,於是,本來在社福、教育及衛生都不能緊縮開支的情況下,歐陽司長卻暗地裡為特區政府省錢,如在社福及教育範圍內削減了很多對民間社團的資助,尤其在進修課程的資助,更是省得就省。須知道,社工和教育是與日俱增的專業工作,必須是不停進修,可是,這方面就被大幅削減。另外,無論是《公框》及《私框》也好,本來是維護公私立學校教師權益的法律制度,淪為讓教師工作倍增的工具。最大問題是「四級聯防」,既無法安頓市民日益低落的情緒,更阻撓不住自殺數飆升;教育改革更乏善可陳,無力改善學生沉重、低質的課業負擔,令學生的身心靈受損,更無視私立學校教師的職涯及情緒困境。長者安老及自殺防預亦乏善可陳。
二、經濟財政司:李偉農不是財金專業出身,應對澳門經濟增長放緩、旅遊業困境,以及疫情影響下的經濟復甦方面,雖然做了很多努力,但成效不彰。只爭朝夕旅客增長,卻創造一天有八十一萬人次坐巴士輝煌紀錄,澳門市民日常生活備受干擾之餘,卻無助於提振中小微企經營困境。表面上,失業率很低,可是,市民整體收入並不理想,十八萬外勞到底為澳門是益多利少,還是利多益少呢?儘管賀特首振臂高喊市民「要留番餐在澳門吃」,但生活艱困,澳車北上、北上消費,市民吊頸都要透下氣啊!
三、行政法務司長:張永春司長上任以來,一直高喊官員問責,五年來,只聞樓梯響,不見有人來。賀特首突然宣佈不再連任,張司長馬上推出相關的議題,力圖引起公眾討論,但為時已晚。張司長曾多次宣稱仍然很樂意為新一屆政府効力,現時總算得償所願。澳門在過去五年中,政治生態出現巨變:終審法院駁回「六四燭光晚會」案,以及 DQ 立法會參選人資格上訴案,新冠疫情期間,市民集會及示威權被限制,疫情過後民間社會至今仍一片死寂。換句話說,政府透過種種法律法令,為澳門豎立了一幅又一幅的高牆,卻連一小窗口都闕如。未來的日子,法務官員如何以「持正」的態度,面對適用於澳門的國際人權公約?張司長恐怕又要費煞思量了。
四、工務運輸司:羅立文司長在基礎設施建設、交通運輸管理方面進行了多項重大工程,如輕軌建設、公共交通改革等。然而,輕軌工程延誤和成本超支問題也引來一些負面評價。澳門道路重複開挖備受劣評,加上羅司長在立法會面對質詢,甚至面對傳媒追問時,表現極度自信,天馬行空的回應,令受眾有所不滿。現在全身而退,安享晚年,也是大家的福氣。
五、保安司:黃少澤司長在維護澳門社會治安和國家安全方面被普遍認為表現穩健,尤其在打擊犯罪和提升警務效率方面,社會安全感有所增強。然而,天眼星羅棋佈,處處嚴防管控的措施,也引發了部分民眾對於自由和權利的擔憂。本來,「警鐘長鳴」,才能不斷改善警務管理,逐漸建設一支廉潔、高效的現代警察隊伍,現實是「警鐘長鳴」成為保安部隊瀆職的一大話柄。雖然如此,由於黃司長政治上非常正確與絕對忠誠,能夠留任絕不出奇。
最後,無論誰人是留是去,主要官員的未來工作中,市民的福祉應該是最大的考量,只有這樣,才是真正為人民服務的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