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錢穆學歷史
對於歷史是不是由勝利者所撰寫的說法。個人會有所保留。因為歷史除了正史之外。還有野史、筆記等。就算統治者焚書坑儒。總有點殘篇斷簡或史跡遺存。但歷史教科書就不同。純粹依循課程、課綱編寫。配合大環境為應試而設。視之為參考(考試)書並不為過。
錢穆先生是一位公認的國學大師。他在戰火紛飛家國存亡之際寫下的《國史大綱》。目的就是期盼能為中國人留下最後一本史書。如果能夠在這位充滿愛國熱忱的學者身上。領略到學習歷史的真正意義。那麼應該可以在僵化了的歷史教科書上。重新喚起被禁閉和失落的靈魂。
「歷史是什麼呢?我們可以說。歷史便即是人生。歷史是我們全部的人生。就是全部人生的經驗。這已往的人生。經我們用文字記載。或因種種關係。保存有許多從前遺下的東西。這叫做歷史材料與歷史記載。我們憑這些材料和記載。來反省已往歷史的本身。再憑這樣所得來預測我們的將來。這叫做歷史知識。所以歷史該分三部份來講。一為歷史本身。一為歷史材料。一為我們所需要的歷史知識。」(錢穆:《中國歷史精神》)
「手空空。無一物。路遙遙。無止境。亂離中。流浪裡。餓我體膚勞我精。艱險我奮進。困乏我多情。」這首由錢穆填詞的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校歌。載滿了中國知識份子憂時憂國的情懷。同時也表達了學人應有的高尚情操。作為一個歷史教育工作者。要面對的不單是一套又一套的教科書。亦要面對和承擔歷史教學的使命與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