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 月 12 日

基督徒觀察

以天主教徒身份觀察澳門時事

陣前易帥?意外、不意外!

距離澳門回歸周年只剩下三個多月,適逢特區行政長換屆之年。並且在國家成立七十五周年慶典同時,遇上五十年不變方針的中軸線,澳門特區政府成立二十五周年。
在國家和地區都應該是普天同慶的一年。澳門特區經過二十五年實踐「澳人治澳、高度自治」後,特區首長的續任安排,也迎來了「新時代」改變的多個第一。
第一次遇上行政長官在臨近最後一刻,決定「不連任」只做五年一個任期。
第一次遲至中秋佳節,新一任特首仍未接到中央的任命狀,而是仍需為節後的競選活動準備政綱,規劃未來五年的治澳藍圖。
第一次極可能不再由商界任行政長官,改為地方司法機關前任最高首長出任⋯⋯。
這連串的第一,比起特區成立以來歷任行政長官人選安排,的確有些意外。但官方對外解釋的原因「健康理由」,這為公眾又不甚意外。
事件發展似乎並非完全無跡可尋。自現屆政府就任以來,先遇上新冠疫情三年餘,接著對內需同步努力為復甦經濟、推動經濟適度多元、建設琴澳深合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對外全城維護國家安全。從客觀條件分析,無論誰當上行政長官,遇到的都是相同問題。但從個人作風觀察,這些事件遇上了一位作為長官,對下屬和社會的要求和承擔,便有了截然不同的效果和回响。
澳門社會在過去五年,從不作為順境轉變為作為面向逆境。圍繞著行政長官工作、處事、應對的無論公務員、社團甚至各界人士,都感到在作為政府下的工作壓力,帶動社會出現了一些不太健康的緊張現象,和為長官個人超負壓力健康提心吊膽。
所以當知道行政長官不再連任,社會有部份人士在感謝長官五年來,為澳門的付出和努力外,亦稍稍鬆了一口氣,期望在政府資助、資源調度、甚至表達見解上有更大的空間。
但當緊接著知道,做了快25年的司法機關最高領導人,辭去原有職位,來承擔特區政府更崇高職務。澳門在攞脫商人治澳,迎來一位形象嚴肅、正直的士大夫,究竟是意外、不意外。
為澳門政經圈,這位在過去25年甚少出席公眾社交場合的法官,很少在中央聽取行政長官意見人選中出現,所以此刻是有點意外。但這位在澳門回歸前,便是當局為「澳人治澳、高度自治」而儲備的人材,無論在年齡、職務年資都跑出同儕,讓他在澳門特區成立25周年擔上終極任務,也是無可厚非的選擇。也釋出中央為今次的內部競爭中,一個相當明確的不衡訊號。
現在不少人會問,前任能者在失天時、剩地利,缺人和的情況下病倒了,且看後來能者,如何重拾順天時、固地利,修人和而重生?
新一任行政長官由參選、競選和投票,都在法定的最後一刻緊湊進行中。單在提名期,為了應天時,就地利,建人和?這位在司法體系自有一套管治方式的參選人,除了親自簽出400封請求提名的信件,還盡量在提名期拜會不同界別的選委和社團,在過去一星期,共接觸了九成半的選舉委員,表達參選理念和聽取選委對社會的訴求。顯示他也將是一位工作認真的繼任人。
也令人不其然想起,教宗方濟各在早前到訪印尼時,曾勉勵當地天主教徒,無需做完美的基督徒,也無需有偉大的規劃。但更重要是要謙卑,和有勇氣承認失敗。也是印尼這個經濟發展中國家,人民臉上總掛著笑容的原因。期望澳門市民,也能重新拾回在經濟踴飛前的笑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