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 月 12 日

基督徒觀察

以天主教徒身份觀察澳門時事

120多個「新臉孔」有意義?

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下稱選委會)將於8月11日舉行選舉。官方稿突出在348合資格候選人中,有逾 120人是首次參選,屬「新面孔」。且大部份參選人都在65歲以下。
據現行法律,這400名選委,只有344名來自7個界別或界別分組的選委須經由選舉產生。對一個只有400人,讓六千多人參與投票的選委會,出現120多張新面孔意義何在?
事實上,今屆選委選舉只有兩界別出現差額選舉,即為教育界及勞工界,分別多出兩名候選人。其他界別,即第一界別工商、金融界,第二界別中的文化界、專業界、體育界,以及第三界別中的社會服務界,候選人數與該等界別或界別分組獲分配的委員名額相同。換句話,只有教育界及勞工界可稍微「競爭」。
然而,在348人士當中,所謂的「新面孔」。卻仍有一班熟悉的臉孔,不知當局有否算上,熟新熟舊?
包括爭取從「教育界」跑出的前特首崔世安。崔世安曾是澳門兩屆特首,在前任特首何厚鏵主政十年,他擔任社文司。崔世安亦曾任澳門特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簡稱推委會)委員,即現時選委會前身,負責選出澳門特區第一屆行政長官的組織。在參選選委方面,他可算得上新人一名。
由於教育界會出現差額選舉,崔世安是否能夠跑出尚屬未知數。但於本澳政壇、社會,現年67歲的崔世安是否新面孔,相信各有見解。
另一名較為人熟悉的新面孔應為馬萬祺第八子、澳門跆拳道總會永遠會長馬有信。,由於他所在的體育界為等額選舉,若無意外,亦應可當選。對於澳門社會而言,馬家人參政議政見怪不怪。
除了120多新面孔參選人,亦有不少政商界知名人士繼續出現在名單上,如現任特首胞姐、婦女聯合總會永遠會長賀定一,部分前主要官員及澳門「大家族」成員,相信大部分可以順利連任或當選。名單上包括商人何超瓊、而馬家第三代傳人、現任行政會委員、澳區政協馬志毅、前財爺梁維特所在界別均是等額選舉,連任亦是預料之事。
行政長官選舉管理委員會(下稱選管會)主席、終審法院法官宋敏莉受訪時指出,自己對於選管會工作感到「滿意」,惟問及這一百多個面孔對今次選舉意義何在,則未能講到一個「所以然」。然而,對澳門社會,這些新面孔的意義何在,相信亦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