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變或不變 」
踏入2023年的1月1日,隨著“澳車北上”政策正式實施。澳門單牌車只要經過預約、買齊保險就不再需要有投資納稅或特定身份等條件限制,可以經港珠澳大橋口岸多次入出廣東。
接續的1個多月來,澳門與內地的往來的連串便利政策,亦陸續出台。包括剛過去的周一,公佈已簽署了《內地與澳門駕駛證互證換領》協議,在今年5月16日零時起開始生效。
在本年的2月8日,廣東省人大常委會通過了《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發展促進條例》,3月1日起施行。按照《條例》理解,未來澳門居民到橫琴深合區工作同生活,享有連串優惠政策,包括稅務、專業認證、子女在當地的入學資格等,連非中國公民的澳門永久居民亦同樣受惠。
而在《條例》公佈的翌日,國家出入境管理局,亦出台了一項便利粵港澳大灣區人才從事科研學術交流活動的政策,由本年2月20日開始,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會試點實施往來港澳人才簽注政策。涵蓋6類人才:傑出人才、科研人才、文教人才、衛健人才、法律人才和其他人才。
這6類人才,按政策解釋即為:對灣區建設發展有重大突出貢獻或灣區內急需的頂尖人才、灣區內科研機構副高級以上職稱人員、高等院校副高級以上職稱人員、副高級職稱以上的衛生健康專業技術人才和衛生研究人才、參與在港澳法律仲裁程序的內地仲裁員,處理內地與港澳投資爭端的內地調解員等,而其他人才就是指灣區內人才、科技主管部門認定的高層次管理和專業技術人員。
他們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單獨或同時申請辦理到香港、澳門的人才簽注。杰出人才可以申辦有效期5年的簽注,科研、文教、衛健人才可辦有效期3年的簽注,法律和其他人才的簽注有效期是1年。
而他們在港澳每次的停留時間不超過30天。
連串政策拼構出的未來,在可預見的下半年,澳門居民的生活、工作和大環境,相信亦隨著“澳車北上”,而駛進了南北融合的高速公路。這些看似必然的改變,也在默默衝擊著澳門這座小城,在融入東方崛起中的祖國懷抱同時,澳門特色究竟能保留多少?或能將多少帶進祖國大地?才能讓這座享有430多年歷史的“天主聖名之城”,所擁有的自由、人文和社會價值,在融洽過程中,成為澳門特色“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真正內涵,為國家建設貢獻力量。
剛好,今年是澳門基本法頒佈30周年,相信這部屬於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基本大法,最廣為人知的一個精神,便是保障澳門原有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變。希望當年的經典金句「馬照跑、舞照跳」,不會成為澳門特區這50年,碩果僅存的「不變」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