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 月 12 日

基督徒觀察

以天主教徒身份觀察澳門時事

探討海上步行的神蹟和伯多祿害怕的原因

耶穌海上步行的神蹟是聖經新約中著名的故事, 這也是福音中第二次向耶穌請求並得到答允而施行的神蹟(第一次是加納婚禮) , 雖然最後因伯多祿缺乏信心而失敗.
以下引用瑪竇福音第十四章第三十至三十一節: 但他一見風勢很強,就害怕起來,並開始下沉,遂大叫說:「主,救我罷!」 耶穌立刻伸手拉住他,對他說:「小信德的人哪!你為什麼懷疑?」
信德, 就是相信天主的存在和祂的全能、全知和至善。彌撒中諗到的信經, 就是信德的基本內容. 伯多祿的害怕, 是因他見到風勢很強, 在他的認知中, 海上強勢的風是會危及他的生命, 而且人是沒有可能在海上步行, 這也是世界運行的自然律.
為何伯多祿初時是信相信耶穌而踏出了步行海上的第一步, 但其後失去信德? 這或許是作為人類對危機(自然律下的危機) 的自然反應, 有如當我們的手接觸到很熱的東西時自然縮手那樣.要克服這種自然反應. 是需要不少的的信德的.
但是, 天主是凌駕於自然律之上, 而神蹟就是天主施行並凌駕於自然律的力量. 既然伯多祿已得到耶穌的答允, 就應該相信這個超越自然律的力量.
當然, 自然律是天主賜給世界運行的法則, 相信天主也應先相信和尊重自然律. 除非得到天主的允許,否則不應作出違反自然律的行為. 伯多祿在得到耶穌允許下才能步行海上的. 所以信徒要實行天主的計劃時, 會祈求天主的幫助, 不會自恃自己要實行天主的計劃而不理自然律的限制.另外, 天主的幫助不一定是神蹟, 很多時只是平常的事情, 但卻足以幫助實踐天主的計劃.
船上還有其他門徒的, 他們或許懷有的信德比伯多祿還要少(所以不敢提出要在海上步行) , 也或許因某一些原因(如自己卑微身份, 或不想把耶穌神蹟施行於非幫助別人的事情上) , 所以沒有像伯多祿那樣向耶穌請求神蹟.
另外值得一提, 章節中雖提到伯多祿害怕, 但耶穌並沒有說他膽小, 懦弱或缺乏勇氣,只是評他為” 小信德的人”. 事實上, 聖經中鮮有提及勇氣. 通常都像這次那樣, 以信心取代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