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學生成為教育囚徒
當代法國著名哲學家保羅–米歇爾.傅柯(Paul-Michel Foucault)將學校視作監獄,而這所像監獄的學校,雖然沒有給學生鎖上手銬,腳亦沒有扣上鐵鍊,除此以外,學校的運作真像一所監獄,裡頭有監視、規範化及考試。監視器佈滿學校,學校監視老師、老師監視學生,學生之間彼此監視,甚至在學校出沒的人群都被監視。
監視是一種權力,帶有威嚇的目光,根據學校制定的種種規範制約師生的行為表現,諸如師生要按時上課、學生按時交作業、老師要按時交學生種種評核報告等。師生沒按規範行事都會遭到懲罰,老師會被扣薪資,學生被扣分及操行。監獄裡充滿欺凌,學校亦如是,嚴重程度會讓受害者在學校高處墮下抗議。規範化的目的是為了確保所有學生們都能接受同樣的知識,能夠習慣同樣的規定,能夠保證學生們從學校走向社會的時候,被塑造成按社會期望生活的市民。考試將監視和規範化作強而有力的結合,是對學生的學業表現與行為表現作準確的評價,這個評價將會影響學生的升學機會,甚至影響將來在職場的競爭力。
為傅柯而言,學校其實和工廠、公司、兵營、醫院、監獄並沒有甚麼不同,這些都是規馴人的機構,甚至是在不自由自主的情況下被困住,就像監獄裡的囚犯一樣。傅柯更狠狠地諷刺學校是一個弱者的天堂,在各種規範、權力之眼和過度保護下,那些弱者學生,既沒有創造力、又沒有個性,但體能可能很強,他們都把全部精力用在上課和考試上,甘心情願遵守學校各種規章制度,那怕是很苛刻,甚至違背人性及常理。
今天,很多學生被學業壓得喘不過氣,又抵受不了校園種種欺凌,於是,一單又一單的校園不幸事件接連發生。何時,學校才能重回正軌,再次成為學生快樂學習的園地,使學生脫離樊籠化作龍,相信是所有教育持份者,在龍年應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