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 月 14 日

基督徒觀察

以天主教徒身份觀察澳門時事

安或不安

自從2015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國家安全法》,將每年4月15日定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已有8個年頭。而澳門亦連續第6年在這一天,會開展維期一個月的“全民國家安全教育展”。
「國家安全」這個名詞,就開始成為港澳社會老百姓,由本來感覺遙不可及,完全托付給國家權力統辦的軍事、國土等範圍,到認為只涉及政治熱衷人士該關心的事情,到變成關乎人人都無可避免的經濟、金融、文化、社會、科技、網絡、糧食、生態、資源、核能、海外利益、太空、深海、極地、生物、人工智能和數據,其實都與「國家安全」脫不了關係。
從今年的澳門“全民國家安全教育展”開幕式上,行政長官賀一誠的致辭中,已經明確看到,未來的國家安全防線,會將加強青年工作拉到戰略高度。政府會與教育界及社團攜手,用多元方式不斷加
強青少年愛國愛澳教育,以持續提升青少年的國家安全意識,確保“愛國愛澳”光榮傳統薪火相傳。
而身兼澳門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安全事務顧問的中聯辦主任鄭新聰致辭中,所提出的四點希望,就包括了要持續完善配套立法和執法機制,加強維護國家安全的法治保障;在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同時,築牢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的物質基礎; 並且要發展將大愛國愛澳力量,夯實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的社會政治基礎,以及發揮澳門獨特文化優勢,夯實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文化根基。
正因「國家安全」是如此重要,也是每一名公民都希望可以在安全的國家中生活。當一直相對平和,安穩的澳門社會,突然被告知必須提高「國家安全」意識,甚至在原有根據基本法第23條完成立法的《維護國家安全法》,在10年經濟欣欣向榮下,又要因應周邊社會變化而修訂,增加將分裂、顛覆罪的認定延伸至「非暴力手段」等。
這些修訂,從公開諮詢到法案近期已進入立法會的小組討論,仍然未能消除社會上,特別是前線新聞工作者的憂慮。在澳門傳媒工作者協會上月向立法會小組提交的意見書中,仍希望政府可以釐清特別是「煽動罪」和「國家秘密」的新定義,清晰罪與非罪的界線,避免因存在的極高法律詮釋
隨意性,而令本地實踐新聞及言論自由、甚至公眾知情權的工作,頓時變成高風險行業。
行業存在的憂慮,包括了面對不同政見表達,或探討政制發展的可能性,或質疑類似《國家法》適用尺度等這論時,會否被指觸犯煽動罪?另外,在涉及國家機密時,新版本甚至連「經濟及社會發展中」的非政府行為,也有可能屬於國家機密時。不得不讓人憂慮「很容易落入主觀認知的落差,而被指控者變得百辭莫辯」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