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 月 12 日

基督徒觀察

以天主教徒身份觀察澳門時事

從臨時「澳門戶外表演區」的巨額投資說起

為配合澳門「1+4」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策略,打造澳門作爲「演藝之都」,特區政府一時興起,選址一片面積達94,000平方米的國有土地,臨時建造「澳門戶外表演區」,表演區項目位於機場大馬路及網球路交界、場地北迎網球路、東北面為機場大馬路,預計建成可容納約50,000名觀眾的臨時戶外表演場地。建造工程詢價招標,6間獲邀公司全部入標,造價介乎8,478萬至1.13億元,工期最長 107個工作天,可望於2025年落成使用。
請大家高度關注這個「澳門戶外表演區」,完全是一個「臨時」性質,這讓普羅市民非常憂心,臨時措施動輒過億元,短期的是幾十億,中期是幾百億,長期是幾千億嗎?特區政府不是一直吐嘈稅收不理想,緊縮各種開支,為何一拍腦袋,就要投放那麼多公帑去打造一個「演藝之都」,而這個「演藝之都」是否如特區政府預期,引來豐厚的旅遊回報,到目前為止,仍然無任何研究與顧問報告支持。
別以為「臨時」建設只有「澳門戶外表演區」,原來,觀音像海濱休憩區、黑沙臨時綠化休憩空間、林茂塘市政臨時休憩區,這三個超大型超吸引家長眼球的兒童樂園,造假一定不貲。這讓關心澳門整體未來發展的市民質疑,澳門政府常把長達二十年的「總體規劃」掛在嘴邊,但是,仔細閱讀相關資料,規劃範圍土地劃分多類用途,包括公用設施區、生態保護區、綠地或公共開放空間區等,同時提出於多區增設公用設施區,主要用作建設及提供尤其是政府機關、文化、教育、康體等較大型的全澳性公用設施,並透過複合利用,加強公用設施的可達性及與居住區的連接性,以擴大服務覆蓋範圍。可是,就沒有看到有短期、中期及長期的具體規劃,有的就是「臨時」且巨額的大白象工程。
政府公佈,年底就要終止位於旅遊塔側的24小時臨時自由波地。會不會突然間,兒童及家長很喜歡的三個休憩區又遭到改變用途而終止使用呢?一切皆「臨時」的政策,又怎能予市民大眾管治信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