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路工程何時了
澳門有「美食之都」、「文化之都」多個美譽,如果加上「掘路之都」相信當之無愧。
疫情過後,澳門百廢待興,各行業艱苦經營,中小企結業連連,惟獨是「道路工程」一枝獨秀,真的能做到「路無三里平,工無一日停」。無論居民出行、商鋪營運、司機駕駛等都深受影響。以氹仔孫逸仙博士大馬路為例,大廈落成就要封路駁渠駁線,如果接連有新廈完工,豈不是又要掘完又掘?在社會缺乏有力監督下,居民致電電台訴苦是其中出路。當然,日曬雨淋指揮交通的警務人員,亦是值得讚許的一群。至於下環區,更是重災區,由去年至今,各項工程不斷,整日塵土飛揚或泥濘滿途,臨時巴士站成為慣常,主幹道感覺上未有一天能「路路暢通」,對駕駛者來說充滿考驗和挑戰。可是,造成如此亂局的成因及負責人,卻遲遲看不到有任何回應。是道路質量有問題?是部門協調有問題?是城市規劃一片空白?還是治理能力不足出問題?有關答案需要面對和解決。
特首岑浩輝自稱「老澳門人」,曾稱走遍澳門的大街小巷,當然對這掘路亂象胸有成竹。因此,他在3月10日透過內部批示設立「優化道路工程協調工作組」,委派運輸工務司司長譚偉文任組長,「藉以檢討現有協調機制的運作並作出優化」,並由多個政府部門代表組成的「優化道路工程協調工作組」。相關工作組已於本月18日舉行首了次會議。希望工作組真的能做到如譚偉文所願:「提前做好工作部署,避免重複開挖,從根本上減少道路工程帶來的負面影響。」
澳門居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岑特首的說話是認真的,最後的結果怎樣?就留待時間去證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