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 月 12 日

基督徒觀察

以天主教徒身份觀察澳門時事

新年新希望

踏入2025禧年,主題是希望!在禧年首月,過了元旦又將迎來金蛇農曆新年。上任剛滿月的行政長官岑浩輝與各司長等的特區政府,亦在滿月前後,提早宴請新聞媒體拜過早年。
據報道,無論月中前向中文媒體,抑或一星期後向英葡媒體的晚宴上。岑特首的致辭,都有提到澳門新聞自由受法律保證,政府亦會依法施政,支持新聞界提升專業水平和創新技術。同時希望傳媒進一步發揮公信力、傳播力和影響力。向包括世界展現澳門「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重大成果,並傳遞「一國兩制」蘊含的和平、包容、開放,以及共享價值理念。
這個良好希望,若能成真,相信亦是澳門新聞傳播媒介翹首以待的新局面。要知道傳媒的公信力,來自其堅守追求相對客觀的求真精神。當中要讓不同的聲音,不分貴賤高低都有表達的渠道。也要有不同面向的事情,可以留待公眾去拼凑真像。
至於傳播力和影響力,或許可能要掌握一定的現代傳播工具,但若缺乏公信力的內容,再有傳播力和影響力,也未必裨益人類社會。所以歸根結底,要建立具公信力的媒體,首先也要有一個「和平、包容、開放,以及共享價值理念」的實操環境。
可惜觀察現屆政府在過去一個月以來,包括各司長忙於拜訪各社團,聽取民意準備新一屆政府的施政方針的消息,都有個近乎見怪不怪的現象。公眾接觸到的資訊,似乎都是單向傳播,由上而下的訊息。包括各大報紙,或電子媒體,都在不同構圖的相片中,選擇後變成同款的一張畫面,而文字內容也只有不同選段之間的相同內容取捨,甚或有完全一樣,隻字不差的相同報導,完全沒有了各媒體間,應有的新聞視角的分野。
同質化的新聞內容,最終可能剩下一個資料記錄,難以建立所謂的媒體的公信力。尤其在現時的單向傳播下,受眾只有接收上而下的信息,便往往因缺乏了下而上表達的切實感,而對這些信息漸漸失去信靠。惶論媒體想只靠這些內容,可以發揮更大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而且這些由政府領導層帶起的單向信息發佈方式,也有渲染到大社團活動跡象。即如上周一的工人代表社團慶祝活動,也只見同質稿件如黑白般的新聞畫面出現在各媒體,完全沒有了媒體參與現場採訪報導的彩色內容。
若這是新年新時代的開始,難以想像岑特首在傳媒晚宴上提及的,新聞界如何可成為政府與公眾的橋樑?發揮監督政府施政,反映公眾訴求,再而明辯是非,凝聚社會共識,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政府若真要與新聞界攜手同行,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做好本份。那起碼應該給新聞界一個公道, 和讓其發揮新聞專業的自由空間,在《基本法‌》和《出版法》的保證下,可以親身接觸新聞事件的現場,包括政府舉辦的各類活動和官員與公眾接觸的日程,讓新聞界有採訪的機會,闡釋取捨與社會貼合的角度,豐富多元的社會需求,而非媒體只變成發佈官方消息的報告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