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 月 14 日

基督徒觀察

以天主教徒身份觀察澳門時事

查找不足切實應對  遠勝熱衷沽名釣譽

近日,學生悲劇一單接一單發生,先是就讀某女校的十五歲女生跳樓自盡,後有離校生闖母校用刀刺傷同學。近十年以來,中學生輕生事件屢見不鮮,每次出事後,教青局及社工局都按照指引和程序處理,包括派出學校輔導員到校做諮商指導,勸喻同學們要珍愛生命,遇到困難要找人傾訴,或尋找二十四小時熱線輔導。面對連串悲劇的發生,社會方面無論是教育界、議會界、甚或地方關社團體,縱有片言隻語,但欠缺具體關愛行動,有關建立友善校園,護養學生身、心、社、靈健康成長的工作一切欠奉。

近日,大三巴附近一所教會中學離校生持刀回校刺傷女同學,引爆校園危機,同日,教青局高層馬上到校,召開會議,也許是查找不足,擬出預防良策。同日,校方馬上發出家長信,先是解釋了事件的始末,並已聯同教青局做了一連串的危機處理,獨欠向家長交代事件是純屬意外,還是牽涉到校園管理出現漏洞?如果有查找不足,如學校投放的訓導輔導人力及物力資源是否足夠應對突發危機呢?如有人為過失,為何沒有坦然承認及公開道歉呢?還有,看不到有何明確的防治的措施?真讓家長及社會大眾擔心政府及學校是否真心誠意去構建校園安全,以及全力以赴打擊暴力入侵校園 。

綜觀平時的報章新聞報導,包括教會刊物,都有不少學校自行投遞稿件,不斷讓公眾知悉校園的種種教育活動。甚且,有越來越多的學校有專職的校園新聞撰稿員,頻密向報章媒體發放非常正能量的校園新聞,增加學校的社會暴曝光率。這本來無可厚非,但如果捨本逐末,忽視對學生的關愛,忘卻辦學的理想和使命,更多的宣傳,只會予人言不符實的感覺,甚若如法利賽人般只熱衷沽名釣譽。這樣做,對學生、對家長、對社會都是虧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