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的「愛國論」
梁啟超(1873-1929),廣東新會人,舉人出身,1898年入京,參與百日維新,以六品銜辦京師大學堂、譯書局。辛亥革命後,以立憲黨為基礎組成進步黨,擁護袁世凱,出任袁政府司法總長。1916年又策動蔡鍔組織護國軍反袁;後又組織研究系,與段祺瑞合作,出任財政總長。晚年在清華學校講學,其著作編為《飲冰室合集》。
以上的資料,取自上海辭書出版社1979年版的《辭海》。梁啟超的生平,橫跨大清王朝和中華民國,自然受到歷史背景的影響。他的「愛國論」成文於光緒二十五年,是《變法通議》中的其中一篇文章,現摘錄部份內容如下,以玆大家參考。
「夫愛國者,欲其國之強也。然國非能自強也,必民智開,然後能強焉。必民力萃,然後能強焉。故由愛國之心而發出之條理,不一其端。」「國者何?積民而成也。國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愛國者何?民自愛其身也。」「聖哉我皇上也,光緒二十四年七月二十七日上諭云:國家振興庶政,兼采西法,誠以為民主政。中西所同而西人考究較勤,故可以補我所未及。」
梁啟超身處百年之大變局中,無論是改良、立憲、進步、研究,他時刻都是以中華民族為念,引用天津梁啟超紀念館簡介中的說話,正好作為本文的結語:「他一生探索中國獨立富強的道路,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