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回歸抑或內部角力外延
過去一個多星期,市政署的黑沙水庫建青少年活動體驗營的優化項目,引起了社會或社交平台的熱議。
該項目在本月18日公佈。按官方新聞稿,特區政府將利用路環黑沙海灘旁閒置土地,再整合周邊空間,打造成為青少年及其它年齡市民運動、鍛煉、歷奇的活動場地。還會優化毗連的黑沙海灘及黑沙水庫郊野公園的整體規劃,包括完善通行配套等,目的是將路環打造成適合全齡市民休閒運動,接觸大自然的後花園。
據報道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的介紹,整個項目涉及十公頃土地,預算約16億幾澳門元。
其中體驗營主體項目佔14億元,包括有一個以趣玩、探索與挑戰三大主題概念設計的青少年活動體驗營。內有十二個主題片區,有空中滑索、歷奇塔、滑板場場等,亦會有露營場地、自然科普、停場場、活動中心等設施。
還會串聯新搬遷的開心農耕場、樹木苗圃,活化水庫旁閒置的圓形迷宮平台,改造成觀景眺望台和設置觀音觀術雕塑⋯⋯。據報導,張司長回應在青少年活動場地設置觀音雕塑原因,是這個區域因有颱風或蟲害等問題不宜種樹,在深入分析意見後決定設置觀音藝術雕塑。
而這個據介紹高約28米,重120噸的青銅觀音藝術雕塑,是向嶺南著名大師採購,設計連鑄造、運輸和安裝等,預算是4,200萬澳門元。
張司長說,觀音在中國傳統文化代表吉祥如意,與澳門蓮花寶地的形象相符,建成後這座雕塑背山面海,充分發揮澳門山海相融文化,相信居民都會接受。
可惜話音未落,因有參政團體質疑體驗營在未完成規劃下,配套的4200萬觀音雕塑工程,已經在免公開招標直接將設計、制作連安裝服務服務判給,由一間與當局稱稱的名師無明確關聯,只成立了剛2年的公司。加上在整合黑沙水庫郊野公園和黑沙海灘周邊閒置地過程中,會取消受市民歡迎的真草滑草場,又花近500萬元建造一條只橫跨兩條行車線約16米的行人隧道?
而這個整合工程與2022年及2023年行政當局投資發展開支計劃中,提到佔地7公頃的黑沙青少年活動體驗營計劃總預算,都是2.3億澳門元。但在連立法會也沒有諮詢情況下,將項目面積加大至10公頃,而總預算則提升近7倍至過16億澳門元。
而在團體向政府遞信當天,即本月24日,同樣由張永春司長親自公佈,政府不希望因民生工程,引發社會分歧及爭議,決定停止興建觀音雕像。並表示市政署會做好項目分期支付等善後工作,又會在停止開挖和盡快回填土方後會先種草,至於如何善用就再聽各界意見。
政府今次的快速回應,以及團體三天內就收集了近9000市民聯署,要求政府殺停部份項目。難免令公眾有錯覺,是否近年的政治高壓氣氛回軟?讓民意回歸?但綜觀其他社會聲音,仍不活躍。但在某程度上就突顯近年政府的諮詢程序,因停留在既定渠道的黑箱操作,變相成就了一言堂意見收集,令決策脫離民意。而今次事件正好是一條導火線,讓建制內的一直存在的不同音外泄,與民間潛藏的不滿,形成一股促使政府調整計劃的力量。
而且從另一角度思考,今次事件亦反映政府與建制內的角力,在長期維穩統一的政治要求下。極有可能觸碰了某些利益,便藉今此的民生工程發難。有觀察認為,事件可能只是一個開始。究竟是對澳門公民社會產生何種影響,抑或會令建制的內部角力不斷延伸,仍需觀察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