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5 月 26 日

基督徒觀察

以天主教徒身份觀察澳門時事

澳門交通與巴士問題

跟據澳門日報報導,2024上半年巴士滿意度,兩間巴士公得分差不多 ——新福利有26.3分; 澳巴則有24.4(40為滿分),分數是基本合格,但比前期都下跌了約一分的分數。文中沒有詳說調查樣本不滿的地方。但應是涉及巴士服務,於巴士路線,候車時間,和巴士公司的服務態度。
巴士路線問題和班次分配,應該會最直接影響乘客對巴士公可的觀感。但這個涉及數據和乘客意見,這個超出本文探討的能力,唯只能建議巴士公司提供更多讓乘客就班次和路線提供意見的渠道和機會。至於本文會集中探討巴士擠湧和車內秩序的問題。
巴士出現擠湧,底因當然涉路線問題和班次分配,而當巴士出現擠滿問題時,巴士公司如何處理也會影響乘客觀感。站在乘客的角度上,一定有未上車的乘客想盡量擠進在客滿的巴士上,而在車上乘客也不會因人數限制也阻止其他乘客上車。乘客擠進在客滿的巴士感覺雖然不太好,卻會迫不得已想繼續擠往巴士上,至少他們不會反對這樣情況的發生,而巴士司機或相關人員面對擠滿的情況,會出現三個可能:第一個可能是司機要求車上乘客往後行,以便騰出更多上車區域空間, 讓更多乘客上車。第二個可能是司機拒絕乘客湧上車,關門共開車離站。第三個可能就是司機不作為,直到未上車乘客知難而退放棄上車。
站在司機的角度上,要求車上乘客往後行讓更多乘客上車,出發點應是想更多的乘客盡快到達目的地或想減低乘客的怨氣,無疑是小善的行為,但可能司機要負上相當的責任。巴士車身都貼都有企位人數的上限,雖然沒有人會認真看待這些數字,澳門也未因人數過多而出現重大意外。但如果巴士因為過多乘客而發生意外,司機鼓勵過多乘客上車,可能會令他或巴士公司負上法律和道德的責任。拒絕乘客雖然可能會引起乘客不滿,卻對巴士公司和司機來說,是最能夠保障自己的選擇,無作為則是處兩者之間。
另一方面,可能因車上人多,或可迫使巴士司機駕駛時要更加小心和慢駛,減少意外的發生。
解決巴士車內秩序問題 ——如關愛座的讓座,巴士上吃東西,或其他紛爭,應主要從教育入手來解決。除非巴士公司另聘人駐留巴士,否則若要維持車內秩序,最大權威就是巴士司機,無疑成功解決糾紛可增加乘客對巴士公司的觀感,但作為司機是專心駕車,不應處理巴士內的其他事情。當然,如果司機覺得車上的紛爭擾亂了駕駛心情,可以介入處理盡快終止紛爭,以便專心駕駛。不過處理紛爭很易令到有人不滿,這些人會把矛頭轉而指向司機,從而令原本打算消除擾亂駕駛心情的目的,最後卻得出適得其反的結果。
如果想更好解決問題,巴士公司可以為司機增設一個支援按鈕,下個站到站時若有巴士公司職員執勤,與司機簡單溝通後他們可以進車進行調解或阻止乘客不當的的行為。